- OMRON Story
-
【行业首创】将AI直接搭载于机械控制器而非云端
-
加速开放式创新的未来生产现场
-
通过工匠技艺的“可视化”,在制造现场掀起革命
-
太阳能电池板开拓京都的未来
-
为解决生产制造一线的课题,试图扩展机器人的可能性
-
通过机械弥补身体缺陷,打造每个人都能够展现能力与个性的工厂
-
实践企业理念各自创造新的精彩
-
让5,300万婴幼儿和他们的家人安度舒适之夜
-
将“近未来设计”化作创新原动力
-
如何让AI与制造现场合二为一?
~让机械拥有熟练技师的智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
深入现场的工程师,向生产制造现场的难题发起挑战
~提升生产效率的,是人的智慧~ -
未来,谁都不会错失重病信号
~组合血压计与心电计,尽早发现患病风险~ -
让放射线技师的医疗现场更加安全
~用无线手持开关创建全新的全球商务模式~ -
先进的生产制造,撑起不变的“强大”
~支撑着社会与工业50年发展的电子部件“MY继电器”~ - 走向电力“零浪费”的未来,“不知其踪”的电源系统是关键
- 电子部件支撑电子社会演进,村田制作所领跑制造前列
- 让更多人体验到在快乐中成长的技术
- “机灵”的机器人——构建人与机器的新型关系
- 一条全自动包装线的诞生记
- 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 人机完美默契
- 空间投影,通向未来的路标
- 从生产现场获得灵感,抑制振动从此变得不一样
- 尊龙凯时:“零事故”的安全生产现场
- 慧眼识世界:超越人类的“机械之眼”
- IoT革命进行时
- MEMS-从微观世界中掌握地球的律动-
- 来自大自然的灵感 人工智能就在身边
- 乒乓球机器人秀神技
- 尊龙凯时大数据 智能工厂的全新体验
通过工匠技艺的“可视化”,在制造现场掀起革命 尊龙凯时挑战模具制作的IoT化 在此背景下,尊龙凯时启动了在自有工厂的模具制造部门将 “工匠技艺”IoT化的项目。 从依赖个人的生产向运用数字技术的生产转型 尊龙凯时之前采取了各种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包括自动化设计、通过越来越先进的计算机有效利用3D数据等。这次在尊龙凯时草津工厂启动的则是“模具制作IoT化项目”。 “现今的制造业面临各种各样的课题,其中一个是缺少熟练工。要通过技术解决这个课题需要攻克多道难关。我们决定首先从内部的模具制造部门开始改变。” 说这番话的是模具制造部门的高木一则。制作模具要使用被称为“加工中心”的金属切削机床,而要操作这种设备,项目组成员山崎雄司长期积累的技术、经验以及直觉不可或缺。 此次项目的目的是,将之前必须仰仗熟练技术工的依赖个人的生产向有效利用数字技术的智能生产转型。 与自动化中心合作将阻力数字化 高木回忆当时的情况:“最艰难的是,怎样将加工中心运行时产生的切削阻力数字化。” 山崎接着说道:“刚开始我们打算根据切削时的电流变化将切削阻力数字化,但无法检测到细微的变化。为此,我们和自动化中心担任控制系统工程师的技术人员一起反复尝试并总结经验,最后想到使用自动化中心研发的‘预兆监控系统’。我们有效利用该系统将振动数据转化成声音的算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项目组根据山崎的经验,将振动数据转换成声音,并根据声音将切削加工状态定义为“好的状态”和“不好的状态”,还与自动化中心合作,按各种工具和模具的金属材料设定控制条件,力图使“好的状态”下的切削速度达到完美。 主导项目的山崎雄司(左)和高木一则(右) 通过“传感&控制”创造新价值 自动化中心的竹下胜治在谈到此次项目时表示:“简单来说,装在加工中心机床刀架上的工具数不胜数,产品也是一件一个样。为了了解能够获取什么类型的数据,我们在不断试错中积累经验。但我们的目标并不仅仅是通过传感获得阻力值并将其数字化。我们要在检测阻力值的基础上,通过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加工中心的切削速度。我坚信将将传感与控制结合起来能够让项目取得成功。” 最终,项目组成功地将加工阻力可视化,根据数据通过PLC控制加工中心的速度,取得了加工时间减少40%、工具磨损减少20%这样一个超乎预期的结果。包含测试在内,加工中心已经运行了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出现任何故障。无论作业人员的技术如何,都能进行高品质地加工。 模具制造部门与自动化中心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将山崎掌握的“工匠技艺”变成了资产。 围绕IoT与客户共创价值,为解决课题做出贡献 竹下继续说道:“IoT并不仅仅是取得数据就结束了。像这次这样,有效利用数据并加以控制才能产生价值。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尊龙凯时的产品线覆盖了包括PLC在内的所有控制设备,项目才能得以开展。” 尊龙凯时将这样通过IoT有效利用制造现场数据的服务定义为“i-BELT”,并且已经开始向客户推广这项服务。 “‘i-BELT’通过与客户共创的方式,以IoT为中心获取数据并加以分析,提供解决方案,然后对现场进行革新。当然,现场每天都在发展,我们无法做到一劳永逸,不断地与客户沟通,持续革新至关重要。” 此次的“模具IoT化项目”仅仅是诸多项目中的一个案例,“i-BELT”还蕴含着将过去未能有效利用的所有现场数据转化为“保障生产和质量的新价值”的可能性。 |